《林府千歲暨敵天大帝的信仰起源》(上)
道教文化裡的千歲信仰或王爺信仰,其內涵十分豐富奧妙難言,常常需要一些耐心從歷史的脈絡來尋其根本、探其發展 ,才能窺其門徑得到完整的認識和體會。在這裡我要從林府千歲其信仰的淵源與精神,來介紹林府千歲作為一種宗教信仰—承載著成聖、成賢、成神、成仙的歷史軌跡,來瞭解祂在世人心中的重要性和影響力。
【林府千歲信仰起源】
林府千歲本名林放字子丘,據史書記載,祂是殷代亙古第一忠臣比干的第二十七世孫,春秋魯國人,一生致力於禮的研究,對禮的造詣很深,以知禮著稱於世, 是孔子弟子中七十二賢人之一。林放在周敬王時擔任魯國的大夫,拜為太傅。是儒家學派中有卓越成就的人物之一。
據《八佾篇》記載,林放問孔子:「甚麼是禮的本源?」孔子說:「你的問題意義實在是太重要了,這真是一個非常偉大的問題。一般來說禮節儀式,與其奢侈,不如節儉;就喪事而言,與其儀式上治辦周備,不如內心真正哀傷。禮儀的意義,不在於你表面做的多完美,而是在於你內心的真誠。」
林放“問禮”之舉,具有極高的歷史、文化價值,對弘揚禮教作出重要貢獻,影響後世很大,深受歷代儒家的讚揚和歷代統治者的推崇。漢代文翁在所作描繪孔子及孔門先賢的巨型畫作《禮殿圖》中,特為林放繪製了肖像。
唐開元二十七年(739),唐玄宗李隆基追贈林放為清河伯。從祀孔聖廟西廡首座,後又祀於鄉賢祠 唐大和八年(834)春,乾封縣人建林放祠於其故里放城集(今新泰放城鎮駐地)。宋大中祥符元年(1008)宋真宗趙恆下詔書追封林放長山侯。目前在許多地方的孔廟中,都立有林放的牌位。
林放公深得孔門思想的核心,因問禮於孔子而名垂千古,陪祀在被譽為「東方聖城」的孔廟中,受到後世學子的祭拜,也是民間千歲信仰或王爺信仰中非常普遍的神祇。
林府千歲在台灣稱敵天大帝,又被稱為德天大帝、林放公、太師公、大帝公、王爺公。因為生前道德崇高可匹敵於天,在死後被尊為神,聖號敵天大帝。
未完待續
文/林勵廷、余昰萱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文/林勵廷、余昰萱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※文章歡迎分享,請註明出處與連結
PS.照片來源於Pixabay
留言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