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2月, 2022的文章

《林府千歲濟事聖記》(一) 信仰的力量

圖片
  過去有位女信徒年紀大約四十幾歲,來到保星慈明宮請示自己的健康,千歲告訴她: 「妳的健康並無大礙,要擔心的是妳的先生,不久後妳人生的里程將會備嚐艱辛,妳要勇敢的去面對。」起初這位女信徒對這番話並沒有放在心上,只是很恭敬的應諾也不做多想。一年多以後,先生罹患癌症驟然離世,忽然失去依怙的她,一個人要扛起家庭重擔,面對這晴天霹靂的變化,卻有著大無畏的泰然自若,雖然掩不住內心的悲慟,但仍然堅毅勇敢。   事後她自己描述,原來千歲早就已經告訴她,先生會比她早走,只是當時的她聽不明白,直到噩耗來臨時,她才想起千歲曾經殷切的叮嚀與關懷,於是擦乾眼淚 內心 升 起無比的勇氣,坦然接受這個已然發生的事實,並告訴自己,她必須堅強起來,況且她也不是一個人,她還有千歲的庇祐和鼓勵。在林府千歲的昭衍中,她要自己無論何時何地,決不向逆境低頭,也決不自暴自棄,她認為是千歲幫助了她,讓她激發出自己內在的力量,接受命運給的挑戰,並奮力地迎向人生大道,做一個真正活著的人。   我們都知道,拜神並不能保證人一輩子都在福、祿、壽、喜的順境中,但是卻能夠讓我們在逆境裡,使心不被逆境中的種種痛苦所束縛,並且勇敢的活下去,這是人生中最難能可貴的事,只要我們有一顆積極向上、勇敢樂觀、正直善良、時時反省感謝的心,那麼就會有一盞明亮的心燈,在冥冥之中指引你如何從逆境中超越,體悟到生命的真相,進而付諸行動讓自己的生命沒有遺憾,同時在這個分水嶺上也將更清楚的明白,『神』從不決定你的命運,但祂早已賜于你突破難關的勇氣和智慧,只要你相信,你就可以完成自己生命的意義,活出精采美好有價值的人生,這就是信仰的力量。 文/林勵廷、余昰萱 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 ※文章歡迎分享,請註明出處與連結 PS.照片來源於Pixabay

《從中國遠古神話中初探禮的本源》(下)

圖片
中華民族是最敬神、愛神的民族。自古以來,中華文化中,最大的禮莫過於祭拜天地。禮,源於先民們的祭神習俗,早在原始社會時期就已有了它的胚芽。 在古代禮學名著《禮記·禮運篇》中,對禮儀的起源曾有過一段描述,它說:「夫禮之初,始諸飲食,其燔黍捭豚,汗尊而杯飲,蕢桴而土鼓,猶若可以致其敬於鬼神。」這段話的意思是說:遠古原始社會的人們在行禮時,先準備好酒和食物,再把黍米和屠宰後的小豬放在燒石上,點燃柴草燒石炙烤,再在地上挖出一個盛酒的坑,用手掬捧而飲,並用茅草綑紮 成鼓槌,用土捏成鼓,敲打撞擊,以此來表示對鬼神的崇敬。       中國遠古神話蘊含著深奧的意義,境界之高美,就像鑽石一樣,光芒四射悠久永恆。相傳盤古在完成開天闢地之後,將身體化爲日月山川,土木金石與萬物。捏土造人煉石補天的女媧是用自己的身體,去填補好天上最後的破洞。精衛銜微木,將以之填滄海的堅毅與善良憾動人心。燧人氏鑽木取火、伏羲氏畫八卦、神農氏親嘗百草、大禹治水 … 中國上古神話中的開天、補天、填海、取火、八卦、嚐草、治水 ˙˙˙ 等等不勝枚舉的神話,不僅體現其奉獻的偉大精神,同時也表現出他們“愛民、衛民、保民、佑民卓越非凡的莊嚴神性,成為流傳千古萬世不朽的傳奇故事。   神話永遠活躍在人民生活中。神話是民俗的一部分,也是人民生活的一部分。祂聖化了人的生命,神是德行高尚的道德典範,是人們學習的榜樣,在潜移默化中,有助于培養人們勇敢、堅强、善良、正義、慈悲和仁愛的尚德精神,鼓舞人們去行善積德、建功立業。為人類道德的發展奠定深厚的基礎,引導人們對生命意義的思考和感悟。 我們從【說文解字】中就可以發現,所有「示」字部的字的解釋都是與神有關的:禮,「履」也,所以事神致福也」;「福,佑也」,對神禮敬會得到上天的庇佑而有福份; 「祥,福也」; 「禧,禮吉也,行禮獲吉也」,因為向上天行禮表尊敬而獲得吉祥,還有很多這類的字,都蘊含著祈福賜福納福的意思。古人用這些字告訴後人,禮敬神明就會得到神的護佑,按照天道去行事神會賜予福份。所以人要感恩、敬畏和祈求天神,服從天意和天命實踐道德人倫,做到這一點,就能得到上天的保護,反之,則會受到上天的懲罰。 禮樂文化,是從祭祀文化發展而來的。“禮”之本義乃指敬神之心,而後引用為祭神之器或祭神的宗教儀式,而後才泛指人類社會日常生活中的各種行為儀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