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存活在這個世界上,通常都是在開始真正地擁有獨立自主權後,才會逐漸發展出一套,自己奉為圭臬的信仰。這個信仰不見得一定要與宗教有關,它可以是任何的主義、任何的想法、任何的價值觀。 這當中大部分的人,在執行時,都會出現一個共通點,那就是:認為自己這樣是對的。如果這樣的信仰能夠讓你愈來愈擴展、自由、豐盛、健康、圓融,那就可以繼續下去;反之,則該停下腳步,好好想想。根據我的經驗,生活中實際的情況是,人通常學到了一個好的觀念或接觸到一件好的事物,便會開始積極推廣,試圖說服身邊所有的人都要支持他。對象正確,就會得到擁護;對象錯誤,便會因對方的拒絕、輕蔑、期待落空而受傷。 那些少部分願意停下來,真正尊重對方需求,理解對方立場、用心聆聽市場供需的人,他們在執行時,通常是邊做邊觀察,細細體會方法修正後的反應,同時不斷保持學習、接觸新事物、瞭解時代的脈動,才會取得成功。能夠在這個立足點出發,願意看見事實,並隨時重新錨定的人,才有資格談修行。因此,你的信仰是什麼,並不在此次討論的範圍內,但這個例子放在經營事業,也是相通的。 那麼宗教信仰的宗旨又是什麼呢? 其實不論哪個宗教––基督教、佛教、伊斯蘭教或道教,它們的根源不外乎都是在勸人生前要為善,死後方能上天堂,不經地獄之苦,並隨著每一世善功的累積,最後能夠脫離輪迴,位列仙班。只是在行善的過程中,一定會遇到總總的考驗與誘惑,讓你遲疑猶豫,因此每個宗教都會擁有戒規,要你守戒,並告訴你,只要你堅定正信念、正信心,就會有十方天神、菩薩護衛你。然而這個單純而美好的宗旨,隨著人性自我控制欲的擴大,至今多數早已蕩然無存。 如果要我對現今宗教現象下個註解的話,我的詮釋是:「人們總是在用自以為是的方式信仰神,卻甚少真正體悟神的信仰是什麼。」而這......就是當今多數宗教信仰背後的真相!所以總是會有那麼多的紛爭,那麼多的亂象,其中爭的不外乎就是想成為贏家,以及成為勝利者後續所帶來的效應。 不瞞各位讀者,筆者雖然是神職人員,但身邊卻有不少無神論與非宗教圈的朋友。我們之間並不因為我的宗教色彩而失去友誼,因為宗教信仰的框架,往往是人在定義,並非神的真意––神的國度,是不分高下、種族、信仰、性別;能欣欣向榮、互助、共享、共存的境界。在這裡和大家分享,共勉之! 文/余昰萱 PS.照片為自家小陽台種植的蘭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