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讀三世惡業一世還,因果故事的心得分享》

 



一位真正在行善的人, 冥冥之中上天都會自有安排。

今天就來分享一則天不厭善, 三世惡業一世還的故事。

 

北宋年間,在一個村莊裏住著一個十來歲、腿患殘疾、父母雙亡的孩子。這個孩子不但孤苦伶仃,而且生活還十分困苦,甚至要靠鄉鄰施捨或乞討才能活命。 這個村子的前面有一條河,來往的村民和路人都需要涉水而過,特別是對上了年紀的老人來說十分不便,每當夏季河床漲水時更是無法通行。但是年復一年,誰也沒有想過要改變它,只有這個孩子天天撿石頭,堆在河邊。

 

人們看到了,就問這個孩子為什麼要撿石頭堆在河邊。孩子回答說,要修一座石橋,方便鄉鄰們行走。眾人聽了不以為然,認為孩子是在說瘋話,大多哈哈大笑不了了之。可是日積月累,年復一年,石頭竟然堆成了小山。這時鄉鄰們開始改變看法,並被這個孩子的精神所感動,大家紛紛投入到了撿石、採石、修橋的行動中。鄉鄰請來工匠,開始建造石橋,這個殘疾孩子開心極了,更是全身心投入其中。


然而,不幸的事情卻發生了,橋還沒建成,這可憐的孩子卻在一次鑿石頭的過程中,被飛濺的石頭崩瞎了雙眼。人們痛惜責怪老天不公說:「為什麼這麼善良的一個孩子,一心為大家著想,竟然得到了這樣的報應!」可是這個孩子本人卻毫無怨言,每天仍然在修橋的現場摸索著幹著力所及的活。在大家齊的心協力下,某日石橋終於完成了。


眾人在歡喜、慶賀之餘,都將憐惜、讚嘆的目光聚向那個孤苦伶仃原本就一條腿殘疾、現在又瞎了雙眼的孩子身上。那孩子雖然無法親眼看到夢想中的石橋落成,但臉上卻露出了平生最歡樂的笑容。就在這時,一場不期而至的大雨似乎要為這座橋洗去浮塵,壯壯行色,在一聲震耳欲聾的巨雷過後,眾人發現孩子已被雷擊中,倒地身亡。眾人震驚憤怒極了,壓抑不住的情感傾洩了出來,嘆息孩子苦命,更指責上蒼的不公……


這時,恰巧民間稱之為青天大老爺的包拯包相爺因為差辦路過此地。百姓紛紛攔住官轎為孩子抱不平討公道,並質問相爺:「好人為何不得好報?今後好人何以做得?」這位鐵面無私的包相爺當下受到村民沸騰的情緒所渲染,便揮毫疾書,憤然寫下「寧行惡勿行善」此六個字後拂袖而去。


回到京城,包公將辦差之事連同路上的見聞一一奏明皇上,卻瞞了自己題字一事。因為儘管心中為那孩子行善卻得惡報之事感到萬分不解,但三思後還是為自己當時憤而題下了那六個字的行為深感不妥。


沒成想皇上退朝後非要拉他到後宮說些私房話,原來皇上前幾天新添了一位龍子,小皇子十分招人喜愛,可就是整天啼哭,於是皇上特意讓包公去看個究竟。包拯看那孩子肌膚如雪,但嫩白的小手上卻有一行字,近前一看,正是自己寫的那六個字「寧行惡勿行善」。他當時臉一下子紅到了脖子根,下意識的趕忙伸手把字擦去。包拯這伸手一擦不要緊,小皇子胳膊上的字跡瞬間竟變得蹤跡全無!


說來有趣,皇子手上的那六個字在包拯眼裡是字,在別人眼裡卻只不過是塊胎記。皇上見皇子手上的胎記被老包抹去,唯恐抹去了福根,便不依不饒的斥責包拯。包拯連忙跪下,口稱「罪臣該死」,然後將自己在氣頭上題字一事的來龍去脈,詳細說了一遍。皇上聽到這番原委,甚覺蹊蹺,就命包拯用陰陽枕到地府一探究竟。包公於是枕上陰陽枕到地府一遊,真相盡顯。

 

原來那孩子上一世做惡多端,罪業甚大。償還那一世的罪惡需要用三世的惡報才能還清。掌管人間輪迴轉世的神明原來的安排是,第一世以殘疾之身孤苦伶仃;第二世以雙眼瞎了了卻殘生;第三世要遭雷擊後暴屍荒野。可是那孩子第一世轉生儘管窮困殘疾,孤苦無依,但卻一心只想著為別人做好事。於是神明就讓用他一世的時間來償還兩世的業債,因而又安排了石頭崩瞎他雙眼的命運。面對這樣的不幸,這個孩子沒有任何的怨天尤人之心,只是默默地承受著自己的命運,繼續做好事。看著如此本性純厚善良的孩子,神明再次改變了他的命運,於是把他第三世的業力也拿過來在這一世償還,所以最後經歷了雷擊斃命。


講完這孩子的經歷,閻王爺問包拯,三世惡業一世還,你說好還是不好?這個孩子只因他絲毫不考慮自己,為著他人專行善事積德甚多,所以神明決定縮短他還債的時程,故這個孩子死後轉生為當今的太子,得以享受這份殊榮的福報。

 

培根說:「善良是人類一切精神和道德中最偉大的。若沒有這種品格,人就會成爲一種忙亂的、有害的、卑鄙的傢伙,比禽獸好不了多少。」


雨果說:「人世間最寶貴的是善良。善良即是歷史中稀有的珍珠,善良的人便幾乎優於偉大的人。」   

 

我們說:「善良是人世間最純粹、 最真摯的情感。固若金湯的善良是一種智慧,是一個人最可貴的品格,也是人性中最璀璨的光芒,更是這世間最美好、最珍貴的那顆鑽石;善良的心,像真金一樣閃耀,像甘露一樣純潔、像琉璃一樣晶瑩。讓善良與生命同在。無論人心多險惡,也希望你不要畏懼,堅持做個善良的自己吧! 」



文/林勵廷、余昰萱
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
※文章歡迎分享,請註明出處與連結



留言

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

《生活智慧小啟發》

《林府千歲濟事聖記》(一) 信仰的力量

《宗教信仰背後的真相》